一家典型的日本银行是如何倒闭的?-激流网

1998年的秋天,东西方各有一家著名金融机构倒闭,一家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为首组成的梦之队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家是日本的长期信用银行,这家银行曾经是世界的第九大银行。

日本的银行业与我国比较相似,都是企业主要的融资来源。都是长期利率管制,目的是用居民廉价资金支持工业发展,也就是居民补贴企业,都有政府背书。但是日本的银行参与企业经营的程度更深。

1. 长期信用银行的诞生与发展

1853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十三年后,美国的舰炮首次闯进日本海域,结束了这个国家闭关自守的状态,并引发了明治维新。这些入侵者让他们产生了错综复杂的感情,但是美国人的到来也给他们带来了各种商业机会,但是他们发现他们缺少美国人那种对利润的崇拜。

一家典型的日本银行是如何倒闭的?-激流网

甲午战争三年后的1897年日本成立了劝业银行,以便集中利用资源,赶上西方。八年后,光绪三十一年,经财政处奏准,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目的在于整顿币制,推行纸币,以济财政。

1931年至1937年,日本先是侵占我国东北,随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四年后,日本人冒险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1945年日本投降,美国军事当局控制日本。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日本作为后勤基地。两年后,美国将权利交还日本政府。

日本的银行业真正的发展要从1952年算起,此前日本最大的银行日本兴业银行与日本劝业银行因为二战期间为军工产业提供大量资金。1945年美国接管后,作为报复,严格限制了这两家银行的业务。

1952年,美国忙着与苏联冷战以及朝鲜战争,自顾不暇,所以把权利交还给了日本政府。

为了便于控制以及迅速重建产业,池田政府规定银行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并把银行分为城市银行,地区银行,信用社。与我国现行的分法类似。

劝业银行一分为二,一家为城市银行,即第一劝业银行。一家为专业银行,长期信用银行。这家长期信用银行就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因为到1990年他已经成为世界第九大银行。

日本的银行定位为经济复苏服务,所以规定的利差是90个基点,也就是0.9%,现在中国银行业的利差多数在2以上。所以可以想象,日本银行业的利润有多薄。

这里同样可以看到,日本的银行存在就是为了方便政府控制资金的分配,压低利差,就相当于用居户部门的廉价资金支持实业部门。

所以他们审批贷款的条件只有两个:第一、这些公司符合国家利益,比如当时的新兴战略产业:造船、电力、钢铁和煤炭行业。第二、这家公司是否有成功的可能,有点类似于风投的性质。因为日本的银行本身参与经营的程度更深,银行往往伴随着企业的整个生命过程。另外资金的价格利率也是固定的。

日本的武士文化本身也认为让不好的企业支付比优质企业更高的利率是可鄙的。这两点基本就决定了,银行不能追求利润,另外在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时,银行不会抽贷。但是这偏离了银行经营风险的本质。

1953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期。到1963年,仅长银一家就为制造业提供了几千亿的资金,长银的客户包括丰田、东芝、东京电力、川崎钢铁等。为了支持丰田的发展,在大藏省的授意下,长银为丰田进口第一条进口装配线提供资金,当这条线生产的汽车在路上开过时,长银的人会自豪的说:“看,那是我们的汽车,这可是用美国的技术制造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日本的银行人的家国情怀。你能想象中国的银行人会有这种感叹吗?

一家典型的日本银行是如何倒闭的?-激流网

到1968年,日本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越西德,在资本主义阵营里仅次于美国。1953年到1970年,日本的人均GDP从1953年的3600美元增长到了11500美元。达到了美国的66%,1955年还只有美国的21%。这点可以从日本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看出日本民众的富裕程度。

一家典型的日本银行是如何倒闭的?-激流网

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得日本经济发展放缓,长期信用银行开始进入海外发展。这一时期日本银行的每年贷款增长在11%左右,远超过GDP的增长。另外,大藏省也开始容许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银行的利率管制开始动摇,长银也试图往投资银行发展,但是大藏省拒绝了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的要求。这时期,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稳步上升,外汇储备急剧增长。

一家典型的日本银行是如何倒闭的?-激流网一家典型的日本银行是如何倒闭的?-激流网

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更加有利可图的产业出现了:不动产,1985年开始,日本的不动产与股票价格迅速上升,对于不动产的投资需求带动长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 长银的疯狂

80年代,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相信经济会永不停止的上升,跟我们现阶段的京沪房价永远涨有得一拼。

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从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一美元兑150日元,日本在全世界开启买买模式。同时美国的书店里充满了关于日本的书籍《日本第一》《日元-日本新的金融帝国》,看着现阶段美国各种中国威胁论的书籍以及当时的情形,大家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