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政 治 查看内容

风雨过后咋看重庆?(之一)

2012-11-6 09:27| 发布者: 玉表| 查看: 4721| 评论: 4|原作者: 苏伟|来自: 苏伟

摘要: 过去几年,重庆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一片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土,而不是一个脱离了党的领导、背离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立王国。

这些年来,重庆“八大投”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000多亿元,完成了全市75%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自身还实现了600多亿元资产升值。“如今‘八大投’ 年均投资额约800亿元,重庆市主城区建设创下了‘一月换张地图’的速度。”(参见国务院国资委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简报(第19期)》时间:2012-06-06,网址:http://www.sasac.gov.cn/n1180/n14200459 /n14550482/n14550552/14561363.html

 

6. 钱从“国进民也进”中来,从政府的“第三财政”中来

 

这些年,重庆创造了“国进民也进”的机制,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从2003年的1746亿增至2011年的1.46万亿元,翻了三番多,全国排位由第 19位升至第4位;净资产从376亿增至3365亿,增长7.9倍;负债率从104%下降到合理范围内的60%;利润总额从5.7亿元增至400亿元,增长了60倍。

 

当一些省市的国企至今仍在依靠财政支撑时,重庆国企早在2005年就率先实现了“财政断奶”。不仅如此,经过改造、大发展的重庆国企,已经成为政府的“第三财政”(其一是预算内的税收性财政,其二是预算外的资金,其三就是国企上交的红利),最近几年每年至少为政府公共支出提供100亿元资金。为什么从 2009年起,中国31个省级单位,只有地处西部的重庆做到了并保持了教育法规定的财政性的教育支出占GDP4%,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重庆有了并用了这“第三财政”。

 

重庆国有经济的强势发展,让一些人不快,大呼小叫重庆在“大搞国进民退”。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和西方的“左派”和“右派”们都殊途同归地认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势如水火,你死我活,你进我退。但重庆偏偏搞出了个“国民共进”,即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不但共同发展,而且还相互促进,使这几年重庆的非公有制经济以比前些年更高的速度、更好的效益在发展。如前所述,这几年重庆的GDP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几,但是民营经济每年增长都超过了百分之二十,所以民营经济的比重在显著地提高,2010年就达到62%,排在浙江、广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

 

以上还是“国民共进”的现象。从机制上讲,有没有“国民共进”呢?有。例如,早在世纪初始,为西部大开发,国家就出台政策,在西部12个省区市,对鼓励类产业的内外资企业,只收15%的企业所得税(当时全国标准是33%,后降至25%,至今亦然)。但不久,由于地方财政压力,其他11个省区就把这项优惠政策都“还”给中央了,只有重庆自始至今保持。为什么呢?重要原因之一,是重庆坚持不懈、卓有成效地发展国有经济,使其起到了“第三财政”的作用,因此,可以长期对非公企业收低税,这就促使其大发展。而其他省区没有或少有“第三财政”,故只有高税以维持自身运转。

 

此外,重庆还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租赁、担保、信托、小额贷款、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计划,每年新增数百乃至上千亿中小企业贷款,主要为非公企业服务。并且,出台资本金扶持、财税支持和融资担保等政策,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和创业基地,鼓励全民创业,促进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蓬勃发展。这使得近几年重庆每年新增非公企业的户数大大超过前些年。

 

综上所述,重庆这几年经济、民生、城乡建设大发展的钱,是从中央的特殊战略安排和重庆的贯彻执行中来的,是从内陆大开放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来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的。

 

六、重庆财政是“靠吃中央补助过日子”,是“寅吃卯粮、严重透支”吗?

 

有的人如童先生等是想当然,或道听途说,有的人是浮光掠影,把没看懂的报表当成鸡毛令箭,来指责重庆是“靠吃中央补助过日子”,是“寅吃卯粮、严重透支”。后者的典型例子,就是有人捅出财政局在今年重庆“两会”的财政收支报告,其中确实是讲去年重庆地方财政收入2909亿元,地方财政支出3960亿元的。但有浮躁之人如获至宝,看到此处就觉得不用往下看了,马上宣扬重庆一年财政赤字1千多亿,“赤字率40%”,是寅吃卯粮、严重透支。但又有浮躁得稍好之人沉住气往下看了些,看到有中央转移支付重庆1157.3亿这一栏,但看到此处就觉得不用往下看了,马上宣扬重庆是“靠吃中央补助过日子”。

 

其实,我们的道听途说之人和浮躁之人犯了几个错误。

 

第一,没有继续往下看财政报表。

 

报表继续写得清楚:中央这1157.3亿,不是给重庆主城区和发达的“一小时经济圈”,而是转移支付给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那20来个贫困县的。所以重庆市级财政一分都支不了。不但中央的钱一分支不了,市级财政还要给区县补贴(前面讲过,重庆明文规定“财政支出的75%用于区县和基层”)。

 

所以,上述人等的第一个错误也叫“断章取义”。唉,你们起码把报表看完嘛。

 

第二,没有了解(专业)常识。

 

有的人指责说:为什么不讲转移支付说成重庆的收入,使得我们看起来财政赤字就是有1千个亿!这种指责说明:其一,此等人是只看重庆的报表,不看西部其他 11个省区报表的,就是专门来找茬的;其二,此等人不了解《预算法》的规定——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部分,不列为当地的财政赤字本来,隔行如隔山,很多专业的常识,不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是,重庆报表上既然既写了收2900亿,支3900亿,但不但没写多少财政赤字,反而写了“转接多少亿”到下年,那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起码问一下“理由”吧?否则,也不至于闹笑话吧。

 

所以,上述人等的第二个错误也叫“不懂装懂”。唉,你们起码该问问嘛。

 

至于重庆的政府债务,重庆市长今年5月已经公开讲清了:“目前,重庆政府性债务余额占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比重,与重庆人口、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占比大体相当,重庆政府性债务余额与全市财政支出之比,与全市GDP之比,均在金融界公认的合理范围之内。”(黄奇帆:《加快金融改革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2012-05-05《重庆日报》)因此,没有理由“挑骨头”了。

 

七、想知道重庆搞建设的钱是怎么用的吗?

 

讲两个对重庆城乡建设影响很大的案例。一个是重庆的危旧房改造,再一个就是重庆的公租房建设。

 

1.和谐的拆迁改造

 

重庆直辖后的十年间,改造了900多万平方米危旧房,成绩是巨大的,但和全国一样,拆迁过程中的矛盾也是尖锐的,曾出了“全国最牛钉子户”。当然重庆对其应对也是很好的。为什么矛盾尖锐,因为,那时重庆与全国各地一样,改造建设的方式,都是由政府要拆迁、开发的任务交给房地产企业。企业要在这个有限的地盘中实现利润最大化,就拼命压低补偿费用。所以,企业主导的拆迁模式,是问题的根源。

 

而重庆创造了一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拆迁改造开发新方式,在过去几年里,拆迁城中村近900万平方米,改造城市危旧房和棚户区1500多万平方米,面积为前10的两倍半,但未出现过一例暴力事件,甚至未出现过上访事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新方式。

 

一方面,由重庆的“八大投”们,来主导来进行拆迁和开发。由于规定了11.5的面积补偿,且原地块面积的三分之一得绿化(这是政府让利于民而不是与民争利),所以,单独开发这块地,是要赔本的。但是,由于改造后附近大片土地会增殖,所以土地储备较多的“八大投”们“堤外损失堤外补”,就能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来大规模进行拆迁开发建设。

 

另一方面,采取信托等市场运作手段为拆迁改造提供资金支持。就是由地方银行发行年预期收益率为超过7%的理财产品,所募资金交付给重庆信托设立单一资金信托,用于对负责拆迁改造的“八大投”中的某一“投”增资。这样“八大投”们“凭空”就有了拆迁改造的专项资金。如前所述,拆迁改造后,土地增值,而增殖收益中的一部分,就可溢价回购信托股权。如此良性循环,就不但完成了如此大量的危旧房改造,而且老百姓也从此项理财计划中得到了远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实现了多赢。

 

2.意义重大的公租房建设

 

重庆2010年决定3年造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总投入需1400亿。有人讲,重庆公租房是短期行为的“面子工程”,这1400亿的利息就要把重庆“陪死”。其实呢?

 

重庆政府首先承担起了这项最大的公共服务职责,一方面,划拨了价值300亿的储备土地(这又全靠重庆有“八大投”,储备了大量土地。反观一老大哥直辖市,由于要高价从房地产商手中买回已拍卖出去的土地来建公租房,所以其第一批公租房的房租每平方米租金高达50元,高于私房租金)用来建房;第二方面,划拨了 300亿现金作为承建企业的资本金;第三方面,用政府的信用担保,向银行、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筹措了800亿。1400亿总投资,就解决了。

 

由于价值的300亿土地和300亿拨款是政府出的,不用交利息,但银行融资的800亿,利息一年确实就要48亿。但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按现在的每平方米平均10元算,一年正好就有48亿,所以租金能付利息。可确实还有管理成本哪,尤其是还有800亿的本金要还哪,怎么办呢?重庆的账是这样算的:经调查,约有三分之一的公租房住户打算三五年内把产权买下,1300来万平方米,就算4000/平方米的低价,也能有500来亿了。另外,4000万平米公租房,约有400万平米的商业配套,按市场价出售能有400来亿了。所以,重庆的公租房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民生工程。

 

公租房的意义有N多,我只讲一点:大规模的公租房,是我国经济当前主要矛盾的唯一解决之道。

 

全世界最畸形的高房价,套牢了中国经济的命脉——金融,更套牢了中国百姓的命脉——钱袋。中国人实际上都成了房奴:穷人与富人一样,其实整天想的都是“如何买房”(区别只在“一”与“多”),“中产”人则是要还贷了。所以,大家都没有够的钱进行消费升级,于是国家就无法进行产业升级,也就无法转变发展方式,无法实现科学发展。所以,畸高房价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最大障碍,是科学发展观最凶恶的敌人。

 

但是,我们又不能将这个最凶恶的敌人拦腰斩断,就像宇航员不能将飞船中的“异形”一刀两断一样。后者是因为“异形”那极高酸度的“血液”会腐蚀掉飞船,前者则是因为会使被套牢了的金融崩溃,还会使众多的关联产业溃败,造成经济危机,大量失业。所以说,畸高房价是中国踩上的一颗地雷。幸好还是一颗抬脚(房价一刀两断就是“抬脚”)才炸的“抬脚炸雷”。踩上这种地雷的唯一办法,就是原地不动,请战友搬块大石头来,石头慢慢往里挪,脚慢慢往外挪,最后石头压住地雷了,人就抽身而去,安全了。

 

那么,能压住畸高房价地雷的这块石头是什么呢?就是公租房!只有大规模兴建公租房,才能排除中国经济的地雷,才能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所以,作为共产党员,我呼吁十八大党代表们提出(大意)“打破城镇居民住房单轨制(单一的商品房制),实行双轨制(商品房与公租房并举),近期(5年)公租房比例达到30%,远期(10年)达到50%”的提议,并请中央采纳。

 

还有“唱红”、“打黑”等问题,我还会与童先生商榷。但请等到审判之后,大家都没有了政治顾忌之后,好吗?

 

末了,还啰嗦两句。童先生讲:“我在重庆了解到,当时为鼓励各地学者为‘重庆模式’张目,有些机构相当慷慨大方。我获知的标准是,当地学者参加座谈会,签个名,发5000元。”我要说,这不是童先生的胡说,但是是童先生胡乱转述的胡说。因为,我因为与中国政治大学的杨帆先生等合写了一本书就叫《重庆模式》,所以在重庆比较重庆的该主题座谈会,我几乎都参加了,从来没有一个会哪怕发过一分钱。童先生愿意找你的“了解者”与我公开当面对质吗?我们都是做学问的人,说话要负责任。如果我讲“黑社会为鼓励学者批判重庆打黑,发一篇批判重庆打黑的文章,签个名,发5000元”,这不是红口白牙说黄话吗?

 

我提出上述商榷,完全是为了还原事实,完全符合四项基本原则,完全符合党纪国法。但为了避免曲解,兹再引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决议的这句话作为“暂停”的结尾:“大会一致认为,对近五年取得的明显成绩和广大干部群众付出的艰辛努力应当充分肯定,要把这些成绩和努力与王立军事件、尼尔•伍德死亡案件和薄  来严重违纪问题严格区别开来。”



(责任编辑 玉表)

 

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BXL 2012-11-7 16:21
薄熙来有作为,给老百姓带来笑声,实惠就要被打到;温家宝眼泪不值钱,给老百姓带来郁闷,自家却藏着万贯珠宝。是非曲直,终有公论
引用 爱我中华99999 2012-11-7 04:23
我们支持薄熙来绝不切割他与重庆模式。重庆模式有益于人民,同时映出他的个人品质是反几千年来腐败官场的一面旗帜!他敢于逆西风而举大气乃我时代之骄子
引用 海岩 2012-11-7 00:04
苏伟这类人具有典型的5毛观点,紧跟中央,把重庆的成绩与薄割裂开来,这种人有一典型特征,墙头草,表面看左右摇摆,左右通吃,实质是对左派下棍子 。从苏伟观点,令人联想到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
引用 亦云 2012-11-6 22:24
苏老师对于薄主政期间的一系列做法是肯定的,但同时强调要将其与薄个人相切割,这代表了体制内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且不问这些人是否真的相信党中央对薄的处理是正确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希望在薄被扳倒之后,重庆探索仍能得到某种程度的肯定,甚至希望看到没有薄熙来的薄熙来路线。然而,这些人必然会失望的。他们不懂或者假装不懂,薄所以被处理,不是因为他背着党和人民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主导了一个重庆探索,正是这个探索,触犯了天条。他们会问,重庆这几年的做法不都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范围之内吗?问题就在这里。多年来,党中央的所说所做早已不能等同看待了。有些事要多说,但不能做或不能真做,例如反腐打黑,共同富裕等,因为这关系大家的既得利益。有些事可以做,但不能说或不能说透,例如所谓完全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等等,因为宪法和党章都还没全改呢。薄事件表明,体制内力量对比已经无法通过正当程序修正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失误了,未来的发展结果很可能是破坏性的。目前,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历史遗产——社会主义的中国和多民族统一的中国,其中前者基本上名存实亡了,后者还是未定之天。党中央,你将把中国带向何方? ...

查看全部评论(4)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9 17:12 , Processed in 0.01779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