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和“唯×论者”谈谈“物”——关于几个哲学问题

2012-12-31 08:50| 发布者: 05txlr| 查看: 1548| 评论: 1|原作者: 05txlr|来自: 本坛

摘要: 在我们网友中,许多人,包括本人在内,对什么是唯物论、唯心论,什么是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有不少模糊的观念。渡痴禅师的《和“唯物论者”们谈谈“心”》一文,正是涉及了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所以借此谈一下本人粗浅的看法。

编注:要做一个合格的马列毛工作者,要学一点哲学、学一点辩证唯物主义。在05txlr(华岳网名Sglljw)网友与渡痴禅师之间所展开的这场讨论,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一些基本问题,很有帮助,特向广大红色网友重点推荐。


  首先,祝红色中国网各位版主、网友新年好!

前言

  渡痴禅师的大作,以前在各个论坛上经常拜读,十分欣赏。本文是为与渡痴禅师商榷几个哲学问题写的,但又不是专为他一人而写。因为很长时间以来,就发现在我们网友中,许多人,包括本人在内,对什么是唯物论、唯心论,什么是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有不少模糊的观念。渡痴禅师的《和“唯物论者”们谈谈“心”》一文,正是涉及了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所以借此谈一下本人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还望渡痴禅师和网友们不吝指教!

-----------

  之所以在“唯×论者”四个字中加上×号,是因为不能确定我所交流的对象是否真的就是唯物论者或唯心论者,就好比虽然渡痴禅师自认为是彻底的唯物论者,但很多网友还是会认为他很“唯心”。这种现象不过是大家站在各自的立场,以自己为参照物,用精确或者模糊的概念去标定身外之物,这种标定过程其实就是所谓的“认识”,而任何“认识”本身都是一种主观行为,一切“主观”都源于“物”,那么什么是“物”?[注:这一段是抄袭渡痴禅师的,只改了几个字,意思不一样了,望勿介意。]

  渡痴禅师在《和“唯物论者”们谈谈“心”》中介绍他的观点时,第一句话说的就是“什么是‘物’”这个问题:【世界是由“某种东西”依照“一定的关系”组织在一起的,这种东西客观存在】。

  这里讲的“世界”,就是“物”,或者“宇宙”、“自然界”、“存在”、“物质”等等,在哲学上,都是一个意思,人们经常将它们交互使用。

  这正如人们讲的“精神”,就是“心”,或者“思想”、“意识”、“思维”、“主观世界”等等,在哲学上,也都是一个意思,人们也经常将它们交互使用。

  于是,就出现了人们所熟知的“物”与“心”、“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思维”等相互之间的区别,或者说对立。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心和物、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要研究这个问题,就先要把什么是心、什么是物搞清楚了。

  渡痴禅师在他的帖子里已经把他对心和物的理解说了,这里,我主要谈谈他对“物”的理解是不是对头(当然也会涉及到他对心与物的关系的看法,至于有关佛教、量子力学、计算机什么的内容就不谈了)。

  为了叙述得清楚,我将他关于“物”的基本观点归纳为三个,下面就一个个来说:


  第一,【世界是由“某种东西”依照“一定的关系”组织在一起的,这种东西客观存在……这个“某种东西”可以是基本粒子,可以是M理论或者弦论下面的“基本存在”,或则是今后某种更优美更漂亮更准确的理论下面的“东西”。】

  由此可以看出,渡痴禅师认为,世界(物)是由“某种东西”组成的,这“某种东西”,可以是基本粒子,也可以是M理论或者弦论下面的“弦”和“膜”之类的“东西”,反正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微观单元。

  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他认物质的构成,都是由于极微小的不可入的微粒子即原子”;“他的原子论的物质观,……是很原始的与机械的唯物论”。其所以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他把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起来了,把广义的物质概念和狭义的物质概念混淆起来了。

  因为,“哲学的物质观同自然科学的物质观是不相同的。如果说哲学的物质观在于指出物质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就是说的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整个世界(这个世界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感觉,并在感觉中得到反映),那末这种说法是永远不起变化的,是绝对的。自然科学的物质观则在于研究物质的构造,例如从前的原子论,后来的电子论等等,这些说法是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而变化的,是相对的。”

  在唯物主义看来,“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哲学唯物主义是同承认这个特性分不开的。”

  而在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中,物质只是指各种具体形态的物。正如渡痴禅师所说,“世界是由‘某种东西’依照‘一定的关系’组织在一起的”,不管这“某种东西”是原子,或者电子,或者基本粒子、“基本存在”(“弦”和“膜”)等等,反正都是极微小的粒子。

  正是由于这样把物质直接同物理学上的“某种东西”联系起来、等同起来,所以当年电子被发现的时候,一些坚持“原子论”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就惊呼:“原子在非物质化”,“物质消失了!”他们由此“竟滑到否定物质,即否定物理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否定自然界中的一切客观规律性,宣称自然规律是单纯的约定、‘对期待的限制’、‘逻辑的必然性’等等”,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

  “唯心论者根据电子论的发见,宣传物质消灭的谬说,他们不知道关于物质构造之科学知识的进步,正是证明辩证法唯物论的物质论之正确性。因为表现在旧的物质概念中的某些物质属性(重量、硬度、不可入性、惰性等等),经过现代自然科学的发现即电子论的发现,证明这些属性仅存在于某几种物质形态中,而在其他物质形态中则不存在。这种事实,破除了旧唯物论对于物质观念的片面性与狭隘性,而对于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客观存在之辩证法唯物论的物质观,却恰恰证明其正确。”因而,“区别哲学的物质观同自然科学的物质观是必要的,因为二者有广狭之别,然而是不相矛盾的,因为广义的物质包括了狭义的物质。”

  更何况,辩证法唯物论的物质概念还包括了人们的社会存在,即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活动等这些重要的表现形态。这是物理学的物质概念所不能包括的。

  所以,“根据辩证法唯物论的见地去区别哲学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的物质观,是彻底贯彻哲学的唯物论方向之必须条件,在向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作斗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渡痴禅师关于“什么是物、什么是物质、什么是世界”所持的观点,恰恰是机械唯物论的观点,而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这从他的“世界是由‘某种东西’依照‘一定的关系’组织在一起的”中的“依照‘一定的关系’组织在一起”这句话里,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照他的说法,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差别,各种物质形态的差别,只在于“某种东西”的组织方式,也就是按何种关系组织起来的方式不同而已,并没有质的区别,因为那个“某种东西”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某些自然科学家“企图把质的差异归结为同一的最小粒子的结合所造成的纯粹量的差异”的想法,是一种地道的形而上学的观念,是与唯物辩证法完全相反的。

  
  第二,【一旦认为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一种叫“心”的东西与“物”对立,那本身也就不“唯物”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并不是两种东西在排序……,这种有意无意的将“心”、“物”并列的做法不是真正唯物论者应有的态度。】

  这么说来,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心”与“物”的对立、“思维”与“存在”的对立;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就“不是真正唯物论者应有的态度”。

  但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认为,“在解决哲学问题上有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是否把自然界、物质、物理的东西、外部世界看作第一性的东西,而把意识、精神、感觉(……)、心理的东西等等看作第二性的东西,这是一个实际上仍然把哲学家划分为两大阵营的根本问题”。

  这就是“心”与“物”的对立,“精神”与“物质”的对立。如果否定了这种对立,哪里还有什么“唯心论”、“唯物论”呢?又何来什么“真正的唯物论”呢?

  “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根本区别在那里呢?在于对哲学的根本问题,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意识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相反的回答。唯心论认精神(意识,观念,主体)为世界一切的根源,物质(自然界及社会,客体)不过为其附属物。唯物论认物质离精神而独立存在,精神不过为其附属物。从这个根本问题的相反的回答出发,就生出一切问题上的分歧意见来。”

  当然,辩证唯物主义又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用彻底的唯物论见地(即唯物辩证法见地)来看意识这种东西,那末,所谓意识不是别的,它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态,是人类物质头脑的一种特殊性质,是使意识以外的物质过程反映到意识之中来的那种物质头脑的特殊性质。由此可知,我们区别物质同意识并把二者对立起来是有条件的,就是说,只在认识论的见地内有意义。因为意识或思维只是物质(头脑)的属性,所以认识与存在的对立就是认识的物质同被认识的物质的对立,不会多一点。这种主体同客体的对立,离开认识论领域,就毫无意义。假如在认识论以外还把意识同物质对立起来,就无异于背叛唯物论。世界上只有物质同它的各种表现,主体自身也是物质的,所谓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永久与普遍的),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与物质对于意识的根源性,这是这个意思。一句话,物质是世界的一切,‘一切归于司马懿’,我们说‘一切归于物质’,这就是世界的统一原理”。

  因此,在认识论的范围内,必须承认“心”与“物”的对立,必须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不这样,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唯物论者。而在世界的物质性的问题上,则必须承认“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不这样,就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论者,一个辩证唯物论者。

  渡痴禅师的说法,实际上既否认了唯心论的存在,又否认了唯物论的存在,似乎意欲凌驾于两者之上,超越两者,但又不是二元论,无以名之,故只能称为“唯×论”也。


  第三,【真正的唯物论者应该完全否定“心”的存在,“心”只是“物”所呈现的现象,这才是“唯物论者”中那个“唯”字的本意。】

  前面已经说了,所谓“心”、“所谓意识不是别的,它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态,是人类物质头脑的一种特殊性质”,“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所以,它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企图“完全否定‘心’的存在”,恰恰不是唯物论的做法,而是唯心论的做法。只有唯心论者,才以为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把作为物质运动形态之一而存在的“心”完全否定掉。

  确实,“‘心’只是‘物’所呈现的现象”,但是,辩证唯物论认为,这个“物”并不是指世界上所有的各种“物”,而只是某一种“物”,具体地说,就是“动物”。因为,“一切动物都有精神现象,高等动物有感情,记忆,还有推理能力”,人则有“高级精神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动物都有“心”,而其中人的“心”是最高级的,是一种高级精神现象。

  渡痴禅师对他所指的“物”,并没有加以范围上的限制,那就只能认为,在他看来,世界上所有的各种各样的“物”,包括动物、植物、石块、泥土、流水、雨雪等等,都是会呈现出“心”这种“现象”的。这就又回到古代的“万物有灵论”上去了。而万物有灵论和自然支配、社会支配一起,“是原始宗教的三个来源”,它所具有的天下万物皆有灵魂或精神、万物是灵魂活动结果的观念,正是一种原始思维体系中的唯心论的观念。

  那么,“‘唯物论者’中那个‘唯’字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呢?它既不是“完全否定‘心’的存在”,也不是仅仅认为“‘心’只是‘物’所呈现的现象”,而是主张世界上所有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原子、电子、基本粒子、“基本存在”,包括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活动,包括精神、思维、思想、意识、“心”等等,归根到底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宇宙的统一就在他的物质性。精神(意识)是物质的本性之一,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发生的。”——这就是“唯物论”中那个“唯”字的真正的本意。


  综上所述,渡痴禅师实质上既有机械唯物论的倾向,又有唯心论的某些观念;在自然科学,具体来说在物理学领域,是一个机械的、也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者,而在哲学思想领域,从他的全文来看,则是一个受到不少“僧侣主义”影响的唯心论者。

  渡痴禅师很可能是专业从事自然科学的,所以像许多杰出的自然科学家一样,是一个“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者”。就是说,在专业领域,他能自觉不自觉地坚持唯物论的原则,但一旦离开专业领域,到了更抽象的思想领域,或者到了社会生活领域,又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各种唯心论的倾向。

  这些话,俺姑妄言之,望渡痴禅师姑妄听之,不以为然,就一笑了之吧!

-----------
  
主要参考资料

马克思:《资本论》
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自然辩证法》
    《反杜林论》
列 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哲学笔记》
毛泽东:《辩证法唯物论讲授大纲》
    《在刘少奇给续范亭信上的批语》
    《读李达著<社会学大纲>一书的批注》

(责任编辑:新愚公;远航一号调整;下页附渡痴禅师和远航一号的讨论)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2-12-31 05:46
禅师何不就承认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呢:读了Sgjjw的论述,感觉你的哲学观确实有机械唯物论和唯心论两个方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就是说不依赖人的意志的存在而存在,就是说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也就是不以有无观测者为转移。 月亮客观存在。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客观存在,不以是否有观测者或者观测者是否观察到为转移。否则,就陷入了“我思故我在”,就会陷入唯心论或不可知论。 Sglljw是哲学行家,大量引文估计都是出自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还是经验批判主义》吧?一个世纪过去了,但是所有基本的哲学争论无非还是这些问题。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各种具体问题研究上,一般是机械唯物论,表现为形而上学,非历史、非发展的看问题。科学分工搞得很细,割裂普遍联系。资产阶级经济学最可笑,所有的课本都是从两个小孩,一个捡苹果、一个捡桔子,引入交易、产权、福利最大化等概念,完全无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而在科学哲学层面,则是唯心论占统治地位。库恩的科学范式理论就是由所谓科学理论由科学家约定说演变而来吧(Sglljw给斧正)?卡尔波普尔是否也可以说是不可知论(科学只能证伪不能证实)?否定有不以人的意志为 ...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30 02:03 , Processed in 0.01956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